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12节 (第2/2页)
一清二楚,只能说知道个七八成。 那时的齐国,国力与今根本无法相提并论,各世家能与齐私下达成贸易,其目的就是牟利,谁也没有通敌叛国的心思,换句话来说,他们只想将白花花的银子绕过国库,揣进自己兜里。 想长期牟利,最忌讳的便是一锥子买卖。 拿铁和药材来说,冶铁之术若是交出去,对方日后便会自行开采铁矿冶铁,同理,药方若是交出去,对方便能自己配药,因此,世家当时共同商议,凡兵器铠甲、只易成品。药材更是磨成粉末状再售。 为了运输方便,当年是有一条兵马道,虽然早就毁的一干二净,但的确经过戌州。 当时的戌州巡抚,乃是楚太后的幺弟,如今的内阁大学士楚卢伟。 萧聿看着薛襄阳道:“十几年前的案子,朕也知道不易查,但当年牵扯人力甚广,不可能毫无踪迹,薛大人暗走一趟戌州吧。” 薛襄阳心如明镜,自古以孝治天下,皇帝要仁孝二字,就不可能亲自动太后,此举,无疑是把薛家推到楚家面前。 薛襄阳屏息作礼,道:“微臣领旨,” 半个时辰后,薛襄阳离开养心殿,萧聿把苏淮安单独留下。 苏淮安心里也知皇帝的难处,道:“陛下这是准备以私运贸易罪重审此案?” 萧聿沉声道:“楚家一边煽动百姓,一边用孝道压朕,眼下人心惶惶,太后笃定朕会大事化小,届时再推出两个楚家旁支当垫背的,这案子便算结了,通敌叛国是死罪、私运贸易也是死罪,朕不能让楚家送命,可也得断了这伸出去的手。” 要动,就得动楚家嫡系,得动当年的涉案者。 苏淮安又道:“陛下让薛大人打这头阵,打算如何处置薛二郎?” 萧聿道:“邢部掌天下刑名,此事他若是不知轻重,那这刑部尚书也得换人做。” 苏淮安道:“陛下英明。” 养心殿烟雾缭绕,说完了国事,苏淮安依旧没动,萧聿看他欲言又止,便道:“还有事?” 苏淮安忽然撩袍、跪地、向龙椅上的帝王行了个一丝不苟的臣礼。 “臣确有一事。” 萧聿眉心一跳,半眯了下眼道:“你直言便是。” 苏淮安道:“微臣倾慕长公主许久,恳请陛下赐婚。” 有些事不提还好,一旦提起,空气中仿佛充斥着尴尬二字。 这未成婚就把公主肚子变大了,还生下两个孩子,换做这天下任何一人,萧聿都不会放过他,独独对上苏淮安,这底气实在是不足。 毕竟,他当年算计人家妹妹,可是半分情面都没留。 晋王萧聿强娶苏家女,逼镇国公府站队这事,朝野上下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 萧聿至今都记得他把阿菱气回娘家,硬着头皮冷着脸去接时,苏淮安看他的表情。 “臣恭送殿下。”苏淮安都是咬着牙说的。 如今风水轮流转,萧聿终于体会了一把,家妹被坑,身为兄长却“无能为力”的滋味。 他看着苏淮安,只道了一句,“你同长宁提过了?” 有些事皇帝不追究、不怪罪,但苏淮安做臣子的却不能敷衍了事,他思忖半晌,还是决定坦诚以告:“四年前臣行事的确不妥,但臣绝无轻视长公主之心,只是当时臣中了药……” 萧聿打断道:“朕知你与长宁两情相悦,并未怪罪于你。” 苏淮安又道:“臣句句属实,绝无虚言。” 属实? 萧聿眉宇微蹙,冷声道:“谁做的?” 苏淮安道:“长公主。”且还不止一次。 萧聿喉结微动,连连咳嗽。 想说的话在嘴里转了一圈,最后干脆提笔蘸墨,决定赐婚了事。 养心殿外的小太监早就被轰走了,只有盛公公一人仰头看着阳光感叹:谁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,这陛下和长公主做派可谓是如出一辙啊。 傍晚时分,萧聿从养心殿出来,径直回了景仁宫。 晚霞斜斜洒进来,透过窗牖,铺成了一地菱花。 用过晚膳,萧聿去净室沐浴,秦婈去哄大皇子。 天色还未沉时,他独自在殿内批奏折。 戌时三刻,秦婈推门而入。 晚风拂过,满室烛火摇曳,他坐在矮榻上,手持奏折,回头看她,轻声道:“阿菱,过来。” 秦婈走过去,眼神下意识避开他手中的折子。 四年前,她便是如此。 知道他不喜外戚干政,后宫涉政,他的案几奏疏,她碰都没碰过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