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58章 将功补过 (第1/3页)
钱振兴被抓到了,津城的三起杀人案随之告破。 钱振兴独居多年,曾经是某工厂改制时的下岗工人。 当时下岗的时候工厂里赔付了几万块钱。 他就拿着这些钱,做了点小生意。 他结婚的时候已经三十二岁了,妻子比他小一岁,两个结婚三年都没有孩,钱振兴虽然没什么本事,但家里底子还可以,所以两个刚开始的时候过的还凑合。 哪知这个人没什么商业头脑,或者说是霉运俯身,做什么什么不成,他的妻子实在受不了这种生活,和他离婚了。 并且偷偷的打掉了他们的孩子。 钱振兴知道这件事的时候,还是从别人嘴里得知的。 当时钱振兴真真是快要气疯了。 偏偏这个他又没什么本事,离婚之后用仅剩的积蓄开了一家五金店,因为为人厚道,物美价廉,慢慢开始有了起色。 除了支付他日常开支之外,还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存款。 钱振兴解决了温饱之余,开始觉得生活空荡荡的没意思。 他以前在工厂的时候,是坐办公室的,效益好的时候,几乎他一整年都不用下车间。 一张报纸,一杯茶,看一天。 后来妻子离婚,并且打掉了两人的孩子,从那之后,他开始重新拾起这个爱好来。 其实也没别的,他就是喜欢看京津晚报里面的讣告。 然后想象着里面会出现他前妻的名字,横死异乡…… 哈哈,想想就让人觉得兴奋。 后来这个兴趣爱好,慢慢发展有点变态了,他几乎每天都会订阅报纸,第一件事就要是看有没有讣告出现。 那几年手机自媒体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的时候,人们得到消外界消息的来源,多数都是靠着电视和报纸。 后来时代发展起来了,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了。 京津晚报因为效益不好,纸媒不景气,开始减了很多版面,换成了一些有商业价值的广告。 而讣告这一栏因为其公益性的原因,没有收益,正面临取消。 真正决定取消,是在半年前。 钱振兴当时急了,他给京津晚报打电话,问人家,怎么样会能不会取消讣告这一栏。 当时的编辑觉得这个脑子可能不病,回答的也没好气,说没有人死,还需要什么讣告栏。 钱振兴当时就问:是不是如果有人意外而死,就会取消。 当时的值班编辑根本没把这人的问题当回事,只是敷衍的说:只要是有人意外横死,并且七日之内无家属认领!就会登讣告栏。 钱振兴当时就记住了这句话。 只要有人横死,只要没有家属认领。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人不难找,尤其是在这种贫民聚集的地方。 钱振兴像是开启了他的新事业一样,擦亮了眼睛,开始寻找自己的目标。 那些来来往往从他店里走进来走出去的人,成了他的观察对象。 单身独居,外地人,和亲人不常联系的。 于是那些毫不知情的异乡人,在老板热情的询问之下,答出来的每一个问题,都成了他们是否会被选成猎物的条件。 其实钱振兴第一次杀人,并不是李冰玉。 据他交代,当时他选定的第一个人,也是一个单身离异的女人。 当时他尾随着那个女人好几天,发现那女人住的地方有点混乱,那种筒子楼盖的乱七八糟,上面摆满了油盐酱醋的瓶子,甚至还有废弃的花盆。 他提前做了准备,在那个女人回去的时候,悄悄的躲在楼下,趁她不注意,将那花盆推了下去。 陶土制的花盆,再加上里面剩下的混合着混石的土,从三楼落下来时的冲击力,足以将一个人砸死。 钱振兴当时是亲眼看着那个女人的脑袋,被那陶土制的花盆给砸开了花的。 鲜血和脑浆四处迸裂着,像豆腐脑浇上了红油辣椒一样…… 他恶心的受不了,好几天吃不下东西。 当时这件事情,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 但是因为那里地理位置复杂,又没有监控,也没人看见,而花盆上什么都没有,最终被定为意外事故。 为了寻找死者家属,女人的信息刊登在了